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欧战竞争力并不弱。 德甲球队不仅可以常年进入欧冠半决赛,还曾在2013年欧冠决赛中出现过拜仁与多特蒙德相遇的盛况。短短几年时间,德甲就已经衰落到了这个地步。 很多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都认为,罪魁祸首就在于德甲推行多年的“50+1”政策。 他们认为,正是因为这种政策限制,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入,自然无法与其他联赛竞争。
那么,“50+1”政策到底是什么? 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洲赛事中的竞争力? 让我们来分解一下。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相对复杂。 我们只需要知道以下简化版的规定:在德国各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俱乐部内球迷会员群体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 半数以上。 换句话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的决定是否能够通过并执行。
首先,“50+1”实际上是指粉丝拥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而不是超过51%的投票权; 其次,这项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联赛和德甲B队; 最终,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球迷,而是俱乐部的成员。
不过,即便如此,球迷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定也非常重要。 即使是拜仁这样的德甲豪门,遇到总统选举等重大事件,也必须召集全体成员投票。
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俱乐部是球迷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 德国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大多数其他俱乐部一样,最初是由当地人自愿组织起来的,在民间足球协会的组织下聚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联盟。 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 为了确保球迷永远是足球的领导者,这就是“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何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障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世界足球联赛中的一股清流。 即使在西甲、意甲和法甲,仍有不少小球队因为战绩不佳等原因而无法吸引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在德甲联赛中,由于“50+1”的政策,球迷们深深地认识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爆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氛围都堪称魔鬼的主场。 德甲官方一直自豪地宣称他们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然而,“50+1”政策的最大弊端是限制了俱乐部的资金投入。 “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部资本的注入,但无论投入多少,投资者仍然无法控制俱乐部,因为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持有过半数的投票权。 如果一个资本家真的愿意只投资钱却没有决策权,那么他不应该被称为资本家,而应该被称为慈善家。
除了“50+1”政策外,德国联赛还拥有全球最严格的财务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个职业俱乐部都必须盈利。 如果这几年损失太多,将会被毫不留情地取消资格。 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上无法进行任何抵押贷款之类的无聊操作。 再加上“50+1”政策的投资限制,德甲各俱乐部只能严格控制财务支出。
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 上世纪末黄蜂队击败尤文图斯夺得欧冠冠军。 当时的多特蒙德队实力雄厚,可以说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 如果是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会继续加大投入,留住主力球员,争取赢得更多的冠军。
但由于“50+1”政策和投入不足,多特蒙德不得不提高主力球员的薪资,以保持竞争力。 结果,短短两年时间就濒临破产。 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以土地的形式出售训练场,然后再租回来使用。 就这样奋斗了十年,多特蒙德赎回了自己的训练场,等待着下一个辉煌。
再比如德甲“班霸”拜仁。 拜仁慕尼黑因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购买球员而获得了“挖掘机”的美誉。 不过,在财大气粗的“西超”和英超球队面前,拜仁只能算是中产阶级。 不用说,皇马、巴萨和曼城每年都要花费数亿欧元。 就连一向以吝啬着称的阿森纳,在转会费上也常常比拜仁还要多……
在这个球员身价数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纪录仍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 可想而知,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有多么激烈。 拜仁本赛季被淘汰。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阵容严重老化,无法及时更新。 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 德国球迷可能不同意。
既然“50+1”政策极大限制了俱乐部的投入,为何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呢? 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应该废除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会发生,但最终没有后续。 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得到了德国当地球迷的大力支持。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德国球迷一直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 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足球市场,球迷也会很快失去对俱乐部的投票权。 正因为如此,从“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其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主义的玩具,他们也会自发地拒绝甚至憎恨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规避“50+1”政策的规定德甲球队关系,莱比锡红牛俱乐部只有八名球迷会员,而这八人都是持有红牛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 这样一来,红牛实际上对RB莱比锡拥有100%的决策权。
德国球迷对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表现出了十足的仇恨。 自从莱比锡红牛还处于低级别联赛以来,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稳定因素。 对手球迷不仅整场比赛辱骂他们,甚至还采取了一些极端的举动:不止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时往草坪上扔铁钉! 由此可见德国球迷对于“50+1”政策的捍卫有多么强烈。
尽管部分球迷对“50+1”政策取消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一代德国球迷),但总体而言,反对派仍占多数。 在球迷如此激烈的反对下,尽管不少德甲俱乐部提出取消“50比1”,但最终也不得不放弃。
“50+1”政策有没有出路?
事实上,并非所有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 “50+1”政策中有一个豁免条款:如果一个团队在政策实施前已连续20年被同一投资者投资,那么该团队无需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绰号为“制药工厂”的俱乐部,就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建立的。 它最初实际上是一个由拜耳员工组成的“工厂团队”; 而沃尔夫斯堡则是大众集团旗下的俱乐部。 “厂队”成立。 这两家具乐部在“50+1”政策实施前已由各自公司投资20多年,因此不需要遵守“50+1”政策。 当然,拜耳集团和大众集团现在基本上投入不多。 这两支球队基本上是自负盈亏。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50+1”政策仅适用于职业球队德甲球队关系,即德甲和德甲2俱乐部。 那么,一支资本投资的球队升入德乙甚至德乙该怎么办?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的投资呢? 但这样诡异的情况却真的发生了,而且发生了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 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庄里的一支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由来)。 不过,在本土老板霍普的大力投入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三连胜。 2008年升入德甲。
2007年霍芬海姆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很头疼:霍普从1989年开始投资霍芬海姆,当时霍芬海姆在德国仅排名第四。 一级联赛自然不需要遵守“50+1”政策。 现在他们已经升职了,要求霍普放弃在俱乐部的发言权总是感觉像是自毁前程。
然而,仅仅经过德国足协的一点压力,霍村球迷就翻脸不认人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 经过一番沟通,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德甲球队关系,但这位投资俱乐部近20年的霍芬海姆人恐怕心寒了。 自此之后,他在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莱比锡红牛。 为了规避“50+1”政策,红牛集团还低位收购了莱比锡队,并用8名红牛员工组建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 此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为德文单词“”,即“草球”。 当然,明眼人都知道,“RB”其实是英文“”的缩写。
“50+1”政策真的有必要取消吗?
说白了,尽管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但还是有那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束缚,主要原因就是钱。 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门,在转会市场上也常常受人摆布,更不用说其他德甲俱乐部了。
近年来,从德甲挖来的顶级球员不计其数,比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和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只有格纳布里、科曼等。 巴舒亚伊、帕科等球员则低一级。 唯一可以称为C罗的超级巨星目前处于租借状态。 拜仁甚至可能会花费整个夏天的预算从皇马买断他......
但另一方面,德甲联赛是世界上财务最健康的联赛之一。 这与各俱乐部因“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 意甲和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务危机,轻则降级,重则直接重组,但这种情况在德甲却很少发生。
除了取消“50+1”政策外,德国足协也在寻找提高整个德国联赛商业化程度的方法。 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如此富有的最大原因并不是俱乐部老板大量投入,而是整个联赛获得了大量的转播股份。
以2017/18赛季为例,曼联当年从收视率中获得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获得了1.1亿欧元。 可以说,对于大多数英超球队来说,富有的老板并不是他们收入高的原因,而是电视转播费。
德甲联赛的情况又如何呢? 事实上,2016/17赛季,拜仁总共获得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权,整个德甲转播权份额超过了10亿。 虽然这些数字仍然低于英超,但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很多了。 要知道,拜仁夺得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联赛总共也只有4亿欧元! 五年内,德甲联赛的转播权份额已增至之前水平的2.5倍。
这个数字虽然无法与英超相比,但已经非常接近西甲了。 2017/18赛季,整个西甲的转播权为15亿,三支降级球队总共只获得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几乎都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入,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不是傻子。 如果有资本愿意长期投资,唯一的理由就是盈利。 英超联赛能够吸引这么多大佬的主要原因就是商业回报高。 德甲联赛目前正在大规模商业化,电视转播共享量也大幅增加。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需要注资呢?
德甲各队能够获得的转播份额比西甲更加均衡,而且大家能够获得的总量也在慢慢增加。 因此,在笔者看来,只要再积累几年,妥善运营目前获得的资金,德甲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加不少。 德甲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更多的是羡慕隔壁疯狂烧钱的联赛。 事实上,只要有耐心,德甲迟早能够在转会金榜上与各大联赛抗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