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第070期,共707期
【编者按】只要你是一个足球迷,你就会认识张鹭。 无论是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欧洲杯或奥运会,还是每周一的意甲、英超联赛,你都可以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绿茵场。 比赛过程中,大家都能听到、看到张鹭微笑的解说。 他雄辩的演讲和适时的评论将让您充分了解第一运动的奥秘。 所以你会说:张鲁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说客!
▊
张鲁并不承认自己是说客。 他相信自己在足球界“做”的远比他“说”的多。
他踢过足球——他当了五年守门员;他研究过足球——他是一位认真的研究者;他写过有关足球的文章——他的见解经常出现在各大报纸和杂志上;他管理过足球——他是一个职业俱乐部经理,他曾教过足球——开设了三所足球学校。 电视解说只是他足球生涯的一部分,也是紧张工作后的一种放松方式。 用张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友好客串。
球迷们认识张鹭是在1991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转播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时,张鹭以转播顾问的身份出现在电视荧幕上。 事实上,他早在1982年就开始在广播和电视上解说。当时,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台,只有播音员才能对着麦克风讲话。 张鹭只能在幕后点评球。 他的评论方式是,他会在下面写一张纸条,每隔几分钟交给播音员,让他播放。 然后每隔几分钟再传递一次,循环又开始。
到了1988年,当广播直播“丰田杯”足球赛时,张鹭的声音终于通过无线电波传到了球迷的耳朵里。 从此,球迷们知道“足球评价还可以这么说”。
作为业内人士,张璐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 另外,他学的是足球,对世界足球非常了解。 因此,他在电视上解说足球时显得平静而自在。
这种功力体现在每次比赛转播时,张鹭从来不做任何准备。 他通常会去电视台拿到两队比赛的阵容,看一看然后开始谈论。 他表示,这样他就可以保持客观,不会受到背景信息的影响。 他现在能看到,现在就能说,专注于眼前的比赛,力争把比赛讲清楚,把战术讲清楚。 他觉得这样即兴创作更让人满足。
张璐不喜欢录音和评论。 每当他遇到录音时,他都会恳求别人:“不要告诉我结果。” 他相信,只有这样,他才能自然地说话。 有些赞扬和批评是他自己的,即使有错,粉丝也能理解。 评价游戏并不是“神算”,也无法造假。 当你知道球队获胜时,你永远不应该疯狂谈论球队表现如何。 这完全没有意义,因为你没有动过脑子。
经过张璐大脑过滤出来的评论不仅客观公正,而且切中要害。 他的点评通常是现场技战术分析,告诉观众哪支球队采取了哪些战术,并分析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否则,明明是靠实力取胜,却说是靠技术; 明明是攻势足球,却说是防守反击。 岂不是很可笑吗?
预测对于球评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意甲直播的预测颇具挑战性。 张鲁生性喜欢挑战。 在解球的过程中,他时不时地做出预测,而且预测得相当准确。 有两个例子可以支持这一点。
德尔皮耶罗登场不久,在一场比赛中,脚背外侧射门击中上角。 当时张鹭兴奋地说:“这个球绝对是世界波。” 那时候,“世界波”这个词可不是随便说的。 当时央视转播意甲“十大进球”,张鹭推荐的“世界波”排名第一。 很快,意大利也将这个进球评为“十大进球”。
一个赛季,尤文图斯和国际米兰交战时,C罗被绊倒。 张鹭立即表示,是尤文图斯球员挡住了犯规,裁判并没有判错点球。 尽管他作为裁判是世界级权威,但他仍然表示这是错误的。 随后视频证实,裁判确实判错了。 这一错误的呼吁在意大利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传到了议会。
这个准确的预测,看似偶然的巧合,其实却是必然的结果。 观众表示听张璐的解说很享受。 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如果没有张鹭点评,那只能是美中不足。 当张鲁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他脸上的笑容、眨动的眼睛、诙谐的评论夹杂着简单的手势,都让粉丝和观众感到舒服和满足。
这样的足球说客在中国并不多见,但张鹭不仅仅是一个说客。
张鲁1951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体育工作者。 他练习田径、下围棋,还担任过北京国际象棋协会主席。 张鲁小时候,不喜欢看田径场上的比赛,也不喜欢碰棋子。 他喜欢跟着父亲去先农坛体育场看足球比赛。 当时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八一队的门将黄兆文。 黄兆文身穿黄色条纹运动服,在球场上十分显眼。 他左跳挡,非常勇敢,让小张鲁佩服不已。
当时,张鲁一家居住的大院里有一块空地。 他的朋友们会放两块砖头然后把它们踢开。 其他孩子喜欢在操场上冲锋、踢球。 但受黄兆文影响的张鹭愿意担任门将。 每次他接住一块砖头,他就会扮演守门员。 莱秋感到很高兴。 他的衣服被弄脏了,膝盖也被划伤了,但他并没有当回事。 可以说,张鹭随后的足球门将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964年,张鹭进入北京四中,考入先农坛业余体校足球班。 当时中国体坛效仿日本女排主教练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法”,业余体校亦是如此。 教练在训练场上表现得特别好。 每天直到年轻球员精疲力竭,足球教练才会放弃,尤其是作为门将。 张鲁在一次训练中被无数次打倒在地,气喘吁吁,遍体鳞伤,却从未得到教练的表扬。 冬天放学,张路从四中赶到先农滩时,天已经黑了。 西北风刮得像刀子一样。 当他练完就看不到手指的时候,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了,浑身是汗。 内衣被风吹起,贴在身上感觉冰冷。
张鹭实在受不了了,不想去训练了。 他从事体育运动的父亲严厉地惩罚了他。 满心委屈的张璐被迫去体校。 尽管他万分不愿意,但他咬紧牙关,没有退缩。
经过刻苦训练和高度悟性,在业余体校仅仅一年多的训练,张鹭的守门技术突飞猛进,逐渐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 当时,北京队和八一队都在争夺他。 但他的父母却说他无论如何都要初中毕业。 谁料初中毕业前,“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 职业队、业余体校全部解散,张鹭无球可打。 不然的话,如果15岁的张绿若加盟北京队或者八一队担任门将,几年后他或许就能守卫“国门”。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张鹭的足球人生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了。
张璐的父母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家里藏书颇多。 张璐从三年级开始看小说。 他读过《火金刚》、《林海学园》、《铁道游击队》等三四本战争书籍。 、《水浒传》中的108句都会像溪流一样被背诵。
从文革期间停课到1969年上山下乡,张鲁在家待了整整三年。 外面红卫兵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造反派互相残杀,但他“没有听到窗外发生了什么”。 经典读够了,从曹雪芹到托尔斯泰,从茅盾到莎士比亚,这些“禁书”张鲁饶有兴趣地读着,天都黑了。 家里的书看完后,我会偷偷向别人借。
三年后,张鲁背着装满书的箱子跳入陕西省延安县定居。 生产队照顾知青,夏天派张璐去玉米地看“绿”。 张鲁很高兴。 他找了个阴凉的地方看“绿”,看看书,时不时写一些文章。 当时,张鲁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书籍和政治读物,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对农村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向《人民日报》投稿了自己的理论文章,但当然被拒绝了。
当时的知青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但像张鲁那样善于读书、善于思考的人并不多。 他善于学习、勤奋研究的习惯,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1970年代初,当中国足球恢复时,张鹭在北京的几位初任教练立刻就想到了当时正在陕北黄土里挖土的他,想把他纳入北京足球队。 谁能想到他会加盟北京足球队呢? 政治审查未通过后,几位教练正忙着向陕西省体委求情。
就这样,1971年,张鹭被调入陕西足球队,成为了他从小就梦想的门将。 虽然他已经正式入队,训练也很刻苦,但毕竟五年没有碰过球,在技术、体能、经验等方面都不如老球员,所以只能成为替补。
为陕西队效力两年后,国内高校招收“工农兵学生”。 张鹭作为其中之一,进入了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的足球班。 他回到了向往的家乡,开始系统学习足球理论。 入学后,体育学院开设了“英语选修课”,类似于现在的“体育英语”。 报名时已有60多人。 不到一年邵佳一德甲进球,就只剩下张璐了。 老师说:“你不能一个人参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 张璐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并刻苦学习。 更多能量。
三年后,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25岁的张鹭如愿加入了北京足球队,成为队中唯一一位拥有文凭的队员。 期间,北京足球队经常与来华的外国球队进行友谊赛,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队内近一半球员是“国脚”,其中包括两名主力门将李松海和王俊生,这就打开了出场机会。 球员寥寥无几,还得继续扮演替补门将的角色。
几次都踢不着球,张鹭也没闲着。 他花了半年时间读了别人认为很无聊的《史记》。 与此同时,他开始思考足球,读了一些理论书籍,写下了一些经验。
1979年邵佳一德甲进球,张鹭从北京足球队退役,结束了自己五年的青训生涯。 凭借北京体育学院的学历,他合法进入了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 恰巧科研所收到了一台相机,他就成了一名全职摄像师。
相机在当时是个新玩意,整套设备都是进口的。 张鲁凭借着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一本英文词典,一点一点翻译说明书,很快就胜任了摄影工作。 当时,新北京电视台刚刚成立,体育部连摄像机都没有。 张璐恰好又懂体育又懂摄影,所以他们经常请张璐帮忙拍一些体育片。 这就是张璐与电视结缘的开始。
一年后,张璐进入科研所体育研究室担任助理研究员,开始认真研究运动训练科学,自然也写出了足球理论方面的文章。 他写的一篇《防守并不意味着保守》的论文发表在当年的《中国体育科技》刊物上,在足坛引起巨大反响。 随后,张鹭研究了足球的“防守技战术”、“新进攻战术”、“攻防关系”等理论课题,随之而来的是那些雄辩、自成体系、极具洞察力的思想。 足球著作。 这些著作观点清晰,实用性强,在国内足坛独树一帜。 张鲁一举成名。
多年前,张鹭就提出中国足球的问题在于“足球意识”和“防守能力”。 多年后,国际足联讲师霍顿来到中国执掌国家队并上任,重点关注这两个问题。
1986年世界杯期间,《北京晚报》开设专栏,请张鹭撰写足球解说。 他环顾四周,每天在晚报上指出绿化,在北京地区引起了一定的轰动,也是我国第一篇足球评论文章。
在学习足球理论的过程中,张鹭深深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1989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在职研究生。 班里有20名学生,只有他和另外三人获得了学位。 随后,办公室副主任张璐升任科研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职称。 他还担任过中国足协科研委员会常委和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学者和足球专家。 此时的张鲁四十出头,正是他事业的黄金年龄。
1996年初,张鹭改变身份,出任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总经理。 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开展以来的两年里,北京国安队的成绩从1994年的第八名上升到1995年的第二名,球队发展和俱乐部建设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关键时期,需要年轻有实力的球员。 足球专家前来担任俱乐部领导,国安董事会向张鹭发出邀请; 另一方面,经过十七年的体育研究和足球理论,张鹭也需要一个实践的机会来验证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可以说,双方一拍即合。 此外,张鹭还兼任北京足协副秘书长。 他不能忽视北京唯一的职业球队。
就这样,从事足球研究的张鹭以俱乐部老板的身份出现在繁荣的职业联赛中。
职业联赛是中国足球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 除了欧美几个职业联赛可以借鉴几十年外,其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十余支国内顶级球队的聚集。 在球队的甲A联赛中,因新旧体系碰撞而衍生出的矛盾重重,各种措施引发的争议也接连出现。 作为甲级俱乐部的总经理,就像身处激流之中。 如果你退缩,如果你不站立,你就会跌倒。
张鹭从董事会决策、俱乐部发展、资金投入、后备体系建设,到教练组、国内外球员选拔、球队规章制度、技战术训练,乃至衣食住行,住房、交通、医疗保险、体育器材、物流服务。 等等,什么都想,什么都说,什么都做,像一个舵手一样,带领国安俱乐部的航船在A联赛的波涛汹涌中奋力航行。
诚然,在甲A联赛的十年里,国安足球队未能夺冠,算不上顶级球队。 然而,当2003年底甲A联赛(从2004年起更名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结束时,人们会发现国安俱乐部及其足球队以稳定的战绩在甲A联赛中脱颖而出。发展、贡献突出、战绩优秀、风格鲜明。
从稳定性上来说,北京国安队、大连队、上海队、山东队和四川队是参加全部甲A联赛的五支球队,也是唯一一支十年来在AA联赛中没有换旗的球队。 俱乐部经营基本稳定。
从发展来看,十年七位主教练中,唐鹏举、金志扬、沉祥福、魏克兴四位北京本土教练执教时间均超过七年。 杨晨和邵佳一先后征战世界高水平德甲联赛,这对俱乐部的发展非常重要。 发展是有利的。
从级别上看,历年联赛排名为:1994年第八名、1995年第二名、1996年第四名、1997年第三名、1998年第三名、1999年第六名、2000年第六名、2001年第八名、2002年第三名2003年排名第九,球队处于中上水平。
从外战来看,1996年夏天击败了来访的AC米兰、阿森纳、桑普多利亚等欧美豪门球队,创造了职业联赛和中国足球历史上的“不败”成绩。 写下神奇的一笔。
从内战来看,1997赛季他们以9比1击败波兰主帅安杰伊率领的上海申花队,1998赛季他们以5比5击败韩国主帅车范根率领的深圳平安队。 -0。 他们被称为“最擅长给外籍教练发威的球队”。
从外援来看,1997年和1998年两个赛季,冈博斯、安德烈斯、卡西亚诺的“三外炮”在甲A大放异彩邵佳一德甲进球,被称为“最成功的外援引进”; 此外,1997赛季,120万美元的“天价”吸引了巴拉圭国脚罗曼,成为澳超联赛的传奇人物。
从杯赛来看,他们三夺足协杯冠军,两次获得亚军,总排名第一; 两次夺得超级杯冠军,一次亚军,总排名第三; 他们在杯赛总排名中排名第二。 俗话说:联赛不英雄,杯赛英雄。
这一切,身为总经理的张鲁(此后两年升任副董事长)功劳最大。
1996年,张鹭出任国安俱乐部总经理时,董事会就提出了后备体系的问题。 这与张璐一贯的理念和研究主题不谋而合。
张鹭在北京体育研究院期间,就参与了少儿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工作。 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北京足球职业教练委员会,对北京青少年足球训练计划和比赛进行研究,掌握情况。 良好的三级训练网络,为国安一、二队培养了一大批骨干。 杨辰、周宁、韩旭等名将都是张鹭等人一手挑出来的。 人们后来只看到杨辰、周宁等人统治了比赛,登陆德甲,却不知道张鹭在他们身上付出了多少心血。 张鹭曾表示,国家队今天的表现取决于十年前青少年的训练。 这个道理每个参与足球的人都明白,但愿意努力的却有几个!
张鹭执掌国安俱乐部后,在董事会的支持、充足的资金以及之前的经验下,他毫不犹豫地开始了储备体系的建设,并将至少一半的精力集中在这项工作上。 这时,张鲁不再站在门前,而是作为“前锋”勇敢地向前走。
职业俱乐部搭建备份系统国内尚无先例,一切只能通过摸索来完成。 预备役制度不是招兵买马、凑齐“十几个人、七八支枪”就万事大吉,而是一个体系、一个庞大的梯队建设。 建多大,招多少球员,什么时候组队,什么时候选拔,谁来带头管理,教练组的人员配置,场馆设施,文化学习等等,张鹭都得靠张璐就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游说。 、规划和实施。
光是盖章就够烦人的了。 首先弄清楚盖什么章,什么时候盖教委,盖哪里体委,还有足协、民政、工商、税务……这些东西都很复杂。 你必须自己采取行动。 好在他会开车,一路开车下去也不算太麻烦。
终于建起了足球学校,但学生的教育却很让人头疼。 他们都是独生子,被天性宠坏了,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他们本来就没怎么学习,文化课上一半的学生都睡着了。 针对这一情况,张鹭要求足校狠抓作风纪律,从“被子成方、鞋成行”开始,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他对学员们说:“我不保证把你们大部分人培养成明星,但我保证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合格的公民。”
国安俱乐部开办的第一所足球学校华兴足球成立时与北京110中学联合办学。 最初,由于缺乏空间,只能进行步行训练,但步行训练的质量无法保证。 后来与昌平师范学校合办,足球学校迁至昌平。 联合组织和场地解决了,但师资不够。 昌平离市区很远。 有的老师不愿意去,只好聘请新的教练和老师。 由于张鹭的真诚和人缘,确实有人抛家弃业追随他来到昌平,其中包括中国女足首任主帅丛哲宇、北京足球明星景其卓、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安铁山等人。 。
短短两三年时间,国安俱乐部的备份系统建设已初见成效。 建立了三所足球学校。 最大的华星足校有四块场地、一栋教学楼。 200余人集中培训,包吃住。 从小学四五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共九个组。 另外两所足球学校也有100多名学生,经营得还不错。 同时组建了国安青年队、青年队和国安三队、二队,实行正规、严格的训练和教学,经常参加国内不同年龄段的比赛。 后备体系各个环节都得到理顺,使国安俱乐部成为甲A联赛梯队建设最系统、后备最丰富的职业俱乐部。
张鹭一直认为,如果国安只是一支球队,那么它就不是一家职业俱乐部。 张鹭在国安构建了他所追求的足球体系——金字塔的坚实基石,这也算是他对国安俱乐部和中国足球最大的贡献!
本文作者沉阳(左)采访张璐(右)合影
说起张鹭对中国足球的贡献,还有一件事是不可忽视的。 1999年下半年,张鹭利用国安俱乐部总经理的便利,联系了时任纽约大都会人队主教练米卢,并说服中国足协让这个举世闻名的“魔术师”教练”成为中国男子足协主教练。 随后,米卢带领中国男足首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圈。 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报纸——《体育周刊》将张鹭评选为世界杯“十大幕后英雄”。
踢足球、研究足球、评论足球、写足球、管理足球、执教足球。 中国足坛没有人像张鹭那样“踢”足球,“踢”得如此轻松,“踢”得如此有力。
所以,张鲁不仅仅是一个说客!
沉阳
中国纪录片文学研究会会员
多年从事体育报道工作,报道国内外重大赛事。 他还是一名兼职体育评论员,经常发表类似文章。
主编/副主编方言/斯文
创新/稀土总监
标签: